覆盖全国 31 个省 939 所院校 44382 个专业

  • 专业选择
点击搜索
按筛选条件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211 教育部直属

院校代码:10200

人气指数:

25201

全国各地区各院校2020考研招生专业目录汇总       2017年南开大学复试分数线       2017年清华大学复试分数线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复试分数线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简介


  著名的高等学府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校本部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50.7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占地81.7万平方米,净月校区占地69万平方米。
  学校原名东北大学,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定址于长春。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思为学校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张如心、成仿吾、丁浩川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现任党委书记盛连喜教授、校长史宁中教授。
  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2万余人。 其中全日制本专科生15890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564人,外国留学生460人,函授生6947人。
  全校现有18个学院,56个本科专业,101个硕士学位点,40个博士学位点,设有研究生院。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应用经济学、数学、化学、生物学和地理学8个学科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历史和地理学科是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教育学原理、世界史、细胞生物学、生态学等4个学科是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若干重大问题,地域文明重点问题,信息化中国东北,真核生物基本生命活动的分子细胞生物学,松嫩平原草地、湿地可持续发展,多酸及...[详情]

东北师范大学最新动态

东北师范大学学校排名

  • 综合实力排名

    39

  • 研究生院综合实力排名

    42

  • 研究生院综合实力评级

    A

  • 教师平均学术水平排名

    35

  • 星级排名

    ★★★★

  • 办学层次

    中国高水平大学

*综合实力排名、研究生院实力排名参考自艾瑞森中国校友会大学排行榜,其他数据参考自最新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

东北师范大学招生计划

  • 硕士研究生

    学术学位:1700人, 52%

    专业学位:1300人, 48%

  • 博士研究生

    学术学位:396人, 48%

    专业学位:8人, 52%

说明:该数据为教育部公布的具体招生计划

东北师范大学热门招生专业全部招生专业

招生年份 院系 专业 专业类型 人气指数
2021 经济学院 金融硕士 经济学 27949 对比 查看
2021 政法学院 法律硕士(非法学) 法学 20325 对比 查看
2021 政法学院 行政管理 管理学 19005 对比 查看
2021 传媒科学学院 新闻与传播 文学 18116 对比 查看
2021 文学院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 9660 对比 查看

东北师范大学学费及奖助学金

  东北师范大学学习方式、修业年限及收费标准

  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基本修业年限内须全脱产在校学习;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可采取多种方式或灵活安排时间进行非脱产学习。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时,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及我校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

  修业年限及收费标准参见专业目录。

  东北师范大学奖助办法

  我校设有国家助学金(6000元/年)、学业奖学金(学术学位8000元/年,专业学位6000元/年),优秀学生可参评国家奖学金(2万元/人)、校长奖学金(5000元/人)。具体奖助办法参见《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改革方案》。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享受任何奖助学金。

  *如无特殊说明,金额币种为人民币。

显示全部

研究生院网址:http://www.nenu.edu.cn/278/list.htm

联系电话:0431—85099608

联系邮箱:yzb@nenu.edu.cn

学校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5268号

2021年考研及课程辅导咨询预约

姓名:
邮箱:
手机:
考生类型:
报考专业:
咨询内容:
验  证 码:
个人情况说明:

免责声明

1.本平台数据来源于学校官网及权威教育网站。

2.部分数据为空可能是学校未公布官方信息;如果各招生数据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

3.考研报考决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本平台历年高校数据仅作为考生报考决策参考,请综合各种信息进行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