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全国 31 个省 939 所院校 44382 个专业

  • 专业选择
点击搜索
按筛选条件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211 985 自划线 教育部直属

院校代码:10027

人气指数:

46327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学硕

人气指数
4500

热门

专业基本信息

所属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招生年份:2021

所属院系:人工智能学院

所属门类名称: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信息与通信工程

专业介绍

  1、学科简介
  信号与信息处理是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下设的二级学科。此专业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热点学科之一,随着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已使世界科技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信息处理科学与技术已渗透到计算机、通信、交通运输、医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军事、经济等各个领域。它作为当前信息技术的核心学科,为通信、计算机应用、以及各类信息处理技术提供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实用算法和实现方案。它探索信号的基本表示、分析和合成方法,研究从信号中提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及实用算法,发展各类信号和信息的编解码的新理论及技术,提高信号传输存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当前网络时代条件下,研究信号传输、加密、隐蔽及恢复等最新技术,均属于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的范畴。积极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不断地吸收新理论,在科学研究中运用交叉、融合、借鉴移植的方法不断地完善和充实本学科的理论,使之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也是本学科的特点。
  2、主要研究方向
  信号处理与检测
  信号检测与信息处理、星载计算机及应用、数据融合
  信号处理与检测
  信号获取与处理、高速信息处理系统设计
  自适应信号处理、智能检测、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
  现代信号处理、微弱信号检测与特性分析
  智能信息处理、影像处理与分析
  信号处理与检测、电子系统仿真与设计、智能天线
  信号处理与检测、高速信息处理系统
  高速实时信号处理
  现代雷达信号处理、高速DSP系统设计与应用
  电子系统设计与仿真、弱信号检测与处理
  子波理论及应用、图像处理
  信号检测与处理、雷达自动目标识别
  雷达成像、目标识别
  雷达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高速信息处理系统设计
  信号处理与检测、多速率信号处理
  实时信号处理与检测、视频信号处理
  高速实时信号处理与检测、DSP应用系统设计
  信号变换、多速率信号处理
  雷达成像、机载雷达信号处理、实时信号处理
  信号处理与检测、高速信息处理系统设计
  信号处理与检测、高速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实时信号处理
  智能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信息隐藏、图像处理
  阵列信号处理及其在雷达、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雷达信号处理、目标识别、机器学习
  信号检测和估计、宽带雷达和阵列信号处理
  雷达探测成像、激光成像技术及实时处理的研究
  3、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21信号、电路与系统
  (注:各招生单位研究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在此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01遥感遥测及其信号处理 02人机交互与生物信息处理 03多维信号检测与模式识别
招生人数 13
考试科目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301数学一 04④833电路、信号与系统
参考书目833电路、信号与系统: 1. 《电路(第5版)》,邱关源,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电路理论基础(第3版)》,邢丽冬,潘双来,清华大学出版社。
备注

历年分数线

招生年份 总分 政治 英语 专业课一 专业课二
2020年 300 48 48 70 90

近三年报录比

报录难度: 没有把握?测测你的录取几率>> 马上查询

报考人数10人

录取人数4人

报考人数10人

录取人数4人

木事,您可以——

找老师问问

报考要求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就业前景

  进入21世纪,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使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随着信息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和渗透,各行各业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也大大增加。据权威人士预测,未来5年我国信息化人才需求可达1500万~2000万人。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以高于经济发展两倍的速度快速发展,信息类高端人才缺口巨大。目前国内通信行业发展迅速以及大量国外相关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因此通信类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就业前景非常好。

北京师范大学招生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其他相关专业

免责声明

1.本平台数据来源于学校官网及权威教育网站。

2.部分数据为空可能是学校未公布官方信息;如果各招生数据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

3.考研报考决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本平台历年高校数据仅作为考生报考决策参考,请综合各种信息进行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