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全国 31 个省 939 所院校 44382 个专业

  • 专业选择
点击搜索
按筛选条件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211 985 自划线 教育部直属

院校代码:10141

人气指数:

40505

日语语言文学(050205)学硕

人气指数
4100

一般

专业基本信息

所属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0

所属院系:外国语学院

所属门类名称:文学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外国语言文学

专业介绍

  日语语言文学是外国语言文学的一个二级学科。
  1、研究方向
  01语言学
  02文学
  03社会文化
  04翻译理论与实践
  (注:各大院校的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大连外国语学院为例)
  2、培养目标
  (1)硕士研究生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优良的学风和较高的综合素质;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2)硕士研究生应具备日语语言文学方面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广博的专业知识,具备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要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学术领域研究的新动态,能够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口译、笔译等方面的工作,学位论文在语言、内容、形式上达到相应的要求。
  (3)硕士研究生均应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了解并遵守学术研究的一般规范。
  (4)硕士研究生均应熟练掌握工作语言(日语),具有在较高层次上应用该语言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可以阅读一般的文章及所学专业相关的文献。
  3、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81英语或283俄语或284德语或 285法语或286韩国语(非朝鲜族)或287西班牙语
  ③662日语语言理论
  ④862日本文学
  (注:以上以大连外国语学院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也有所不同)
  4、相近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5、主要课程:
  A类:
  马列原著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二外语
  B类:(外国语文通论必选,其他三门中任选一门)
  外国语文通论、文艺批评理论综述、翻译通论、外国语言学
  C类:
  日本现代文学、日语语言学通论、日本文化概论
  D类:
  日本句法研究、日语惯用句型与俗语研究、日语词汇研究、日本外来文化摄取史、日本宗教文化研究、中日文化与文学比较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高级阅读与写作、日本地域文化研究、论文写作与研讨

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01(全日制)日语语言学 02(全日制)日本文学 03(全日制)日本社会文化 04(全日制)跨文化交际学 05(全日制)翻译研究
招生人数 5
考试科目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40英语(二外)或241俄语(二外)或243德语(二外)或244法语(二外) 03③615日语基础 04④802日语专业综合
参考书目大学俄语东方(新版)(1)(2)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史铁强主编,2013 《新编大学德语(第二版)》(1-2册),朱建华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语言学部分:《日语语言学研究入门·考研必读系列(二):日语语言学和日语教育--研究与实践》,刘笑明、刘骉,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日本語の音声、日本語の音韻、日本語の語彙と意味、日本語の文法);文学部分:《新编日本文学史》(第二版),崔香兰等,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翻译学部分:无
备注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划线,分专业排序、录取

历年分数线

招生年份 总分 政治 英语 专业课一 专业课二
2020年 360 55 55 80 80
2018年 325 50 50 80 80
2016年 330 45 45 75 75
2015年 330 45 45 75 75
2014年 325 45 45 75 75
2013年 330 50 50 75 75
2012年 330 50 50 75 75

近三年报录比

报录难度: 没有把握?测测你的录取几率>> 马上查询

报考人数18人

录取人数6人

报考人数8人

录取人数3人

报考人数—人

录取人数8人

报考要求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就业前景

  语言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入世”等一系列推动经济发展的契机的到来,近年来中国的市场日渐国际化,各国客商也纷至沓来,可以预见小语种人才将逐渐紧俏起来。这朵羞答答的玫瑰将不再静悄悄地开。

大连理工大学招生专业

大连理工大学其他相关专业

免责声明

1.本平台数据来源于学校官网及权威教育网站。

2.部分数据为空可能是学校未公布官方信息;如果各招生数据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

3.考研报考决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本平台历年高校数据仅作为考生报考决策参考,请综合各种信息进行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