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全国 31 个省 939 所院校 44382 个专业

  • 专业选择
点击搜索
按筛选条件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211 985 自划线 教育部直属

院校代码:10141

人气指数:

40505

流体机械及工程(080704)学硕

人气指数
4500

偏冷

专业基本信息

所属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0

所属院系:能源与动力学院

所属门类名称: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介绍

  (一)学科简介
  流体机械及工程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的一个二级学科。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流体机械,采取实验和数值模拟的手段,研究各种流体机械和设备内部单相流体或多相流体的各种流动现象和规律、借助计算机进行流体机械的结构优化和辅助设计,对流体机械的运行实现计算机过程控制,以及设备故障诊断和状态检测等。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较坚实的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流体机械与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外语专业知识和能力,掌握流体机械与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经营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1.流体机械(泵)特性及现代设计方法
  2.流体机械(泵)内部流场及现代测试技术
  3.流体机械性能及内流分析
  4.新型节水节能灌溉技术及设备
  5.工程中的两相流理论及应用
  6.叶轮机械内的多相流动
  7.流体工程自动控制技术
  (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江苏大学为例)
  (四)考试科目
  ①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1数学一
  ④802材料力学、828电工技术、825流体力学、826工程热力学、805机械设计选一
  (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江苏大学为例)
  (五)相近学科
  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01(全日制)高端离心压缩机气动性能研究及实验 02(全日制)核主泵、航体推进泵高效水力设计与性能研究 03(全日制)两相流、多孔介质内流动与传输特性及传热 04(全日制)流体机械结构强度、振动及实验与节能技术 05(全日制)航空发动机燃烧机理与压缩氢释放自燃机理 06(全日制)基于大数据的叶轮机械热力性能在线智能诊断
招生人数 10
考试科目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 03③301数学一 04④843传热学
参考书目《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备注院内一级学科0807统一划线,二级学科排序、录取(具体见专业备注) 院内一级学科划线,流体机械及工程与动力机械及工程6、7方向统一复试,分专业排序、录取。

历年分数线

招生年份 总分 政治 英语 专业课一 专业课二
2020年 335 45 45 65 75
2018年 310 45 45 70 75
2016年 315 45 45 70 75
2015年 320 45 45 75 75
2014年 310 50 50 70 70
2013年 320 50 50 80 80
2012年 335 50 50 75 75
2011年 305 40 40 60 60

近三年报录比

报录难度: 没有把握?测测你的录取几率>> 马上查询

报考人数23人

录取人数9人

报考人数7人

录取人数4人

报考人数—人

录取人数9人

报考要求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就业前景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方向的研究领域已涵盖农业、工业、水利、环保、航天、国防等各个部门。目前,社会需求极大。并且全国只有少数几所院校设置这个专业,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都很抢手,往往提前半年就被预订一空,所以就业前景不错。
  学生毕业后,可在水泵及水轮机制造厂及能源石化系统从事设计、制造、研究与开发工作,也可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据江苏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近些年来,毕业生在全国人才需求量排行榜上一直稳居前列,本专业方向毕业生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就业率达 100 %,所以此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如果能够扎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能够得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大连理工大学招生专业

免责声明

1.本平台数据来源于学校官网及权威教育网站。

2.部分数据为空可能是学校未公布官方信息;如果各招生数据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

3.考研报考决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本平台历年高校数据仅作为考生报考决策参考,请综合各种信息进行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