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全国 31 个省 939 所院校 44382 个专业

  • 专业选择
点击搜索
按筛选条件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211 985 自划线 教育部直属

院校代码:10141

人气指数:

40505

制冷及低温工程(080705)学硕

人气指数
4500

偏冷

专业基本信息

所属院校:大连理工大学

招生年份:2020

所属院系:能源与动力学院

所属门类名称:工学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专业介绍

  1、研究方向
  目前,各大院校与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相关的研究方向都略有不同的侧重点。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该专业所包含的研究方向有:01制冷与低温系统的热物理过程02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环保与节能03制冷与低温机械的工作过程及可靠性研究04制冷与低温系统的智能控制与测试05压缩机及制冷技术等。
  2、培养目标
  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近代制冷与低温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向;掌握制冷与低温领域中的测试、信息处理和分析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从事科研的能力;能解决制冷和低温工程领域理论或实践方面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硕士学位获得者可胜任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3、专业特色
  本二级学科与相邻几个二级学科有共同的学科基础和内在联系,但又有区别于相邻学科的研究内容。本学科的有些研究内容与流体机械及工程以及化工过程机械的有些研究内容比较接近,学科间相互交叉渗透。
  4、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
  ①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 201英语一③ 301数学一④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或804材料科学基础或805工程热物理基础(流体力学或传热学或工程热力学三选一)或806化工原理或807环境学或808核工程技术基础(反应堆物理分析或反应堆热工分析或 原子核物理三选一)或 810电路或816工程力学(含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或818高等代数与线性代数或821有机化学或822普通物理学
  (注: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各院校在考试科目中有所不同)

招生详情

研究方向01(全日制)新型制冷/热泵研究与开发 02(全日制)新型蓄能技术研究与开发 03(全日制)多尺度流动与热质传递 04(全日制)相变传热实验与数值模拟 05(全日制)低品位热能综合利用中的热物理及化学问题研究
招生人数 7
考试科目0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02②201英语一 03③301数学一 04④843传热学
参考书目《传热学》(第4版),编者:杨世铭、陶文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备注院内一级学科0807统一划线,二级学科排序、录取(具体见专业备注) 院内一级学科划线,二级学科排序、录取。

历年分数线

招生年份 总分 政治 英语 专业课一 专业课二
2020年 335 45 45 65 75
2018年 310 45 45 70 75
2016年 315 45 45 70 75
2015年 320 45 45 75 75
2014年 310 50 50 70 70
2013年 320 50 50 80 80
2012年 335 50 50 75 75
2011年 305 40 40 60 60

近三年报录比

报录难度: 没有把握?测测你的录取几率>> 马上查询

报考人数18人

录取人数2人

报考人数12人

录取人数9人

报考人数—人

录取人数10人

报考要求

是否可跨专业报考:是

是否要求学位:是

是否要求工作经验:是

其他要求:无

就业前景

  (一)实用性强,发展潜力巨大
  制冷及低温工程是一门既成熟又极具活力的、实用性很强的技术学科应用前景与发展潜力十分巨大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的不断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制冷及低温工程的应用与发展非常迅猛可以说现代社会已离不开制冷与低温技术。除此以外,本学科还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食品保存、人工环境、生物医学、低温超导以及航天技术等诸多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国际上的交流合作,为毕业生开辟更广阔的就业舞台
  神六、神七的成功发射,进一步确立了我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的地位。科学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共同关注也使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和利用、环境保护以及现代科学仪器和大型设备的研制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结合航天、军事、高低温超导工程以及其他学科科研工作的需要,做好低温工程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培养出更多的综合素质好的低温工作者是未来科技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从而也为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大连理工大学招生专业

免责声明

1.本平台数据来源于学校官网及权威教育网站。

2.部分数据为空可能是学校未公布官方信息;如果各招生数据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

3.考研报考决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本平台历年高校数据仅作为考生报考决策参考,请综合各种信息进行报考。